《独奏心声》第八期—案例分析

发布者:73882必赢最新官网发布时间:2015-12-24浏览次数:325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同学为大三学生,在自习室看书时,总担心会有人坐在身旁干扰自己,精神不能集中,无法安心看书,甚至讨厌周围坐着其他同学。对同寝室同学放音乐的行为十分反感,有时甚至难以忍受,尤其是中午午休时总担心室友发出其它声音,导致经常休息不好。面对未来,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成绩不够理想,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但试图改变却不知从何开始。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平时总是省吃俭用,生活十分拮据。父母把未来的希望全寄托在该同学身上,对该同学期望值很高。同时父母对其的要求非常严格,有时严厉到伤害该同学的自尊。该同学压力很大,平时不愿回家。该同学性格趋于内向、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不能顺其意。近来尝试着想改变自己,但不知从何做起,效果也不好。心情越来越坏,对任何事情好像都提不起兴趣。

  

分析

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造成的。

首先,该同学面临大学毕业找工作,对未来的高要求构成其压力的核心。对未来的期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该同学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缺乏信心,而且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好好学习才会有前途,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从认知心理学讲,过多的负性思维使该同学不能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

其次,家庭变故是该同学的主要压力之一。根据西方有关家庭应激(压力)的理论,家庭薄弱性与事件威胁性是与家庭应激相关的两个主要因素,家庭应激增加了家庭成员的易受伤害性。家庭成员感受到的压力取决于他(她)对变化含义的个体意识,同时也将依赖于个体能够影响(帮助)改变应激源事件过程的程度或其能减少改变冲击的程度。在本案例中,该同学家庭一般,母亲突然患有重病,使家庭经济收入骤减,而且还必须供养来该同学上大学,可见家庭应激(压力)是非常大的。该同学对事件的冲击无能为力,只能消极地承受威胁。再次,自身心理压力使该同学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行为发生学认为,当人受到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该同学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处于一种茫然状态。实际上,这是由于该同学刻意回避主要现实压力,导致压力感(压力能量)转移的结果。

最后,自身成绩的失落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这一点在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哪怕有一点动静,在教室看书或者在宿舍睡午觉就会受到干扰;严重时,即使没有任何干扰,来访者也会怀疑、担心和害怕受到干扰。

纠正建议:

人格内部各种力量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和持久的,因此人格内部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压力的产生便是基于冲突的加剧。压力的舒缓,需要树立健康的情绪控制观。

第一,觉察自己的情绪,感知自己的压力源。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多加注意自己情绪的变化,适当的抛开压力。

第二,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首先,减少负性思维,任何时候都不能自认为已经完全客观的考虑事情,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不要让自己的想象阻碍自己的进步。其次,学会倾诉,如果面对压力,感到孤立无援,就应该寻求朋友和亲人的安慰。与朋友的一次很短的电话交谈远胜于服用一句镇静剂。再次,吸引力法则,我们总是吸引那些和我们像的人和事来到我们的身边,因为我们倾向于在周围的人事物上证明自己是对的。 如果潜意识觉得自己很卑微,那么 可能就会吸引来认为你很卑微的朋友和爱人。所以不妨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和事,相信会有未察觉的东西。

第三,适当的娱乐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如果心情烦恼是因为时间不够造成,不妨放下手头的事情,合理安排一下工作计划。音乐是非常有效的心理疗法。多听音乐有助于培养开朗的性格。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完全没有压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来用舒缓压力。

    



案例二

     21女生本科在读父母在自己小学的时候就因感情原因离异,之后跟母亲生活,从小她就担起家庭的责任,因此性格独立。若看到富家子弟生活不能自律,铺张浪费等行为会感到气愤。她对同学友善,热情,乐于跟朋友交往,然而性格的一些方面让她苦恼不已:喜欢张扬,个性很强,不接受朋友的建议,对自己觉得正确的问题会争论不休,不能接受男友独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遇到一些事情很容易焦虑,如看到有人掉了东西,马上检查自己的东西。有时喜欢弄一些恶作剧,自己乐在其中,而周围人苦恼不已,她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就是无法克服。


分析

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和特质型式,体现了人的自然性的社会性的交织。人格原指面具,是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从上可以看出她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容易焦虑,过于固执,易冲动,对刺激反应过于强烈,也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问题,可能其成因与家庭环境有关。当面对容易使人情绪起伏的事情时,控制情绪是十分必要的,情绪的良好调节不但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自己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


案例三

江某,26岁,任职于一家媒体公司做平面设计工作,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成绩突出,深获同事们的好评。但最近他遇到了一件烦心的事情,部门升迁,他本来非常有希望升任为部门主管。但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却是能力有余,独立性太差,依赖性太强,无法胜任这一领导职务。毕业两年的他觉得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自己都不足够成熟。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就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大孩子”。他的父母从小就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凡是都帮他安排得井井有条,不用他操一点心。从读书到参加工作,父母的决策往往就是他的决定,“我已经好习惯他们替我安排一切,有时候出一次差,没有人帮我打点一切就感到非常不适应。”他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好像又没有什么理由或者说必要去改变这一切。直到这次升职失败,他才意识到这可不仅仅是一次失败,更重要的是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将来自己的职业生涯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分析

江某这种依赖性人格的情况在现代社会有愈演愈烈的趋向,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碰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在精神上缺乏独立性,依附于父母、配偶、长辈或强者,难于作出决定和选择,需要别人作出示范、赞许和指导。如果失去这种依靠,便容易感到抑郁或焦虑。缺乏自尊和自信,倾向于过分重视别人的评价,有强烈的从众心理,甚至盲目模仿或容易接受暗示。在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完成别人交待给自己的任务,但是必需要得到比较明确的指示才行。一旦什么事情让他们自己来抉择,就会变得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或者忽左忽右。没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判断力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方向。

导致江某这种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缺乏稳定的有等级的价值系统。而一种稳定的价值系统是一个成熟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它是一个人在生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左右着人们的行动目标,指引着人们的前进方向。而所谓稳定的价值系统的建立离不开自我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决定着我们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因此,最终解决“依赖”这个问题依然避不开对“价值观”的导向。

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常常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知不同的价值观。怎样建立契合时代、符合自身发展的价值观是使我们成熟睿智,目标明确的工作、生活的首要问题。个人的看法是:1、摆正心态,认清自己在工作生活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中的位置。2、明确目标,对自我的能力和自我的需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量力而为,既不盲目悲观,也不可盲目自信。3、建立自我激励机制,不盲从,不偏信,不轻易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4、遇事果决,患得患失犹犹豫豫是没法做好工作的,无非是怕承担风险和责任。要想在心理和生活上彻底独立,有决心,敢担当,才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