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奏心声》第十一期—心灵百科

发布者:73882必赢最新官网发布时间:2018-04-26浏览次数:319

社交心理学

一、概述

社交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与人交往中的心理变化及在社交上人的思维惯性,也称为社会交往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而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把社会交往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与人之间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历程

      从心理的角度研究社会交往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则是近些年的事。由于研究者的兴趣和理解的不同,不仅对这门学科的命名不同,而且在学科概念的界定上更是没有统一的定义。虽然社会交往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但它所具有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使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预示着社会交往心理学将不断走向成熟和发展。

  

三、名家简介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美国心理学家,是“积极心理学之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他提倡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在《持续的幸福》这本书中,塞利格曼不再关注传统心理学注重的“如何减轻人们的痛苦”,专注于如何建立人们的幸福感,阐释了构建幸福的具体方法,并让幸福感持续下去。他提出,实现幸福人生应具有5个元素(PERMA即,要有积极的情绪(positive emotion)、要投入(engagement)、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要有成就感(accomplishment)。

  

爱德华·埃尔斯沃思·琼斯(EdwardE.Jones),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积极推动社会心理学采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人际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对归因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197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琼斯和K.E.戴维斯1965年提出的归因理论称为对应推论。这个理论主张,当人们进行个人归因时,就要从行为及其结果推导出行为的意图和动机。推导出的行为意图和动机与所观察到的行为及其结果相对应,即对应推论。一个人关于行为和行为原因所拥有的信息越多,他对该行为所作出的推论的对应性就越高。一个行为越是异乎寻常,则观察者对其原因推论的对应性就越大。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主要有3个:1、非共同性结果:2、社会期望:3、选择自由:

  

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人际期望,即一个人对另一个行为的期望本身将导致该期望成为现实。同时他还对非言语交流很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此效应证明了三个道理:第一,人的智商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外力“激活”的;第二,信任和期望是“激活”人们智商和能力的基本要素;第三,人才资源贵在开发。

  

四、社交心理障碍

()恐惧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论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常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惧症。

(二)自卑心理

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三)孤僻心理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另一种是属于有某种持殊的怪癖,使别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社会交往。

(四)害羞心理

表现为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五)封闭心理

表现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饰起来,试图与人保持严格的距离。

(六)自傲心理

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常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从而使交往变得困难,尤其表现在两代人的关系上。

(七)敌意心理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讨厌他人,乃至仇视他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另一种情形是认为别人总在寻机暗算他、陷害他,从而逃避与人交往,甚至表现为攻击心理行为。

(八)干涉心理

表现为专门打听、传播或干预别人的私事、秘密,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厌恶情绪,影响彼此关系。